南京森态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困坚

07-17

巾帼逐梦三十载 ,城市绿化铸芳华

——访南京森态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冯困坚

六朝烟雨浸润的金陵城,总在时光深处生长着传奇。有人看见秦淮河的桨影灯红,有人听见明城墙的岁月回响,而她的目光始终投向城市的肌理——那些需要被唤醒的角落,那些等待被雕琢的美好。

她是冯困坚,南京森态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从美业先锋到城市美容师,三十年光阴里,她用双手勾勒出当代女性企业家的精神年轮。在时代的坐标系里,她是城市的“生态诗人”,在钢筋水泥间书写着自然的情书;她是女性创业的 “破局者”,从美容镜前的精致雕琢,到市政工地的粗犷耕耘,完成了从“美己”到“美城”的境界跃升。当我们翻开她的故事,看见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一个时代赋予女性的无限可能……

破茧:从“指尖艺术”到“城市画笔”的跨界蜕变

冯困坚出生于1962年,成长于军人家庭——父亲是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丈夫为陆军特种兵。家族血脉中的刚毅风骨,早已融入了她的灵魂,正如其名“困坚”所喻:越是困境,越要坚韧地生长。

30年前,她还是一位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每日在洗衣浆衫与锅碗瓢盆的琐碎中忙碌着。1995年,一则新闻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当从新闻联播中得知南京市妇联号召女性创业再就业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时,她当晚便下定决心,次日即奔赴江苏省妇女干部学校,报名参加学习美容美发专业。结业后,为夯实技能,她主动到工地为农民工免费理发,邀请邻居到家中实践技艺。那段日子里,她双手磨出了血泡仍坚持练习,身体消瘦十多斤却甘之如饴,最终以扎实的专业能力,为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金秋,冯困坚正式开启了美容美发创业之路。四百多平方米的门店里,她作为首批持证上岗的女性美容师,以精湛的技艺迅速打开了市场。秉持着“服务社会”的初心,她主动为60岁以上老人、下岗女工提供免费理发服务,门店日均服务量峰值超百人,三十余名员工在她的带领下,成为了城市美容的“流动窗口”。凭借这份实干,她连续七年荣获“南京市先进工商户”“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优秀女企业家” 等多项荣誉,并被授予“全国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成为了美业标杆人物。

2006年,一场城市规划为她的美业生涯按下了“暂停键”。经营十一年的门店被列入拆迁范围,面对三十余名员工的生计危机,她强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用两昼夜时间为全员协调至同行单位就业。失业后的她,在市妇联组织的交流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城市绿化的新机遇,她认为:美业是雕琢个体的精致,园林是雕琢城市的风骨,两者都是在为社会创造美好。

在零基础转型的挑战面前,她展现出了军人家庭特有的坚韧:白天扎进工地观察苗木养护、管线铺设,向工人师傅虚心求教;夜晚啃读《园林生态学》等专业书籍,笔记铺满了书桌;自费参加测量、识图等培训课程,从基础术语学起。这份“笨拙”的努力,让她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门外汉”到市政项目管理者的蜕变。

2007年,南京森态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她的创业版图从“微观美”拓展至“宏观美”。这不仅是一次职业转型,更是从“服务个体”到“构筑城市生态”的价值升维。

深耕:小微企业的生存智慧与共生之道

南京森态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小微企业,成长始终围绕着“务实”展开。初创时,公司仅是名为“工程部”的独立经营单元,在资质和规模上难以与大型企业竞争。冯困坚迅速找到了差异化发展路径,将公司定位为“城市肌理的毛细血管”,聚焦于大型企业不愿涉足的民生细节领域。她带领着团队扎根“第一现场”,承接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校园景观微更新、背街小巷绿化提升、市政道路养护等百余项“小而美”的项目,以“90度弯腰做事”的实干精神,在一线施工项目中稳稳立足。正如她总结的,“小微企业要生存,必须成为‘多面手’”,这种贴着地面生长的韧性,正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清醒。

在冯困坚的经营哲学中,“创新”与“用户需求”紧密相连。她要求团队要敏锐感知市场,把顾客提出的“没有的项目”当作待开发的商机。凭借这种“需求倒逼创新”的模式,公司业务范围从单一的园林绿化逐步拓展至市政工程、房屋更新、雨污分流等多元领域。同时,她秉持着“不拒绝任何政策允许的创新”准则,只要契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就紧跟政策风向来挖掘商机。

在员工管理上,冯困坚秉持着“双向成长”理念。招聘时,她更看重员工渴望改变生活的劲头,而非现有的技能,坚信愿意吃苦的人值得拥有学习的机会。公司设立了“困难家庭基金”,将工程废料回收收益全额注入其中,用于帮扶患病员工、资助其子女升学;每逢中秋、除夕,冯困坚都会留守工地,与无法返乡的员工同吃团圆饭,甚至亲自下厨。这种“家人式管理”模式 ,极大地增强了团队黏性,超60% 的员工在公司服务年限超过十年。

2018年,冯困坚因长期高压工作而患重病,术后尚未康复便带着导管重返工地。员工们深受感动,自发轮班值守,确保项目进度不受影响。一位员工家属感慨道,她“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了几十家人的生计”。这份双向信任,让公司在行业波动中始终保持稳定发展,先后荣获了“江苏省园林绿化行业质量信誉安全3A级优秀施工企业”“南京市光彩之星”等荣誉,累计收到街道、社区锦旗16面,成为了小微企业稳健发展的典范。

绽放:公益路上的“生态美”哲学

冯困坚办公室的荣誉墙上,“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慈善公益之星”等勋章有序排列,无声地诉说着她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位从普通家庭走出的女性,用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的朴素信念,更是一位企业家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生命历程。

非典期间,她向部队、小区、敬老院等捐赠物资及现金20 余万元;2008 年汶川地震突发当日,冯困坚即刻携带15万元现金及物资奔赴四川灾区的第一现场,作为南京首批抵达的志愿者之一,冯困坚始终坚守在一线。冯困坚至今仍保存着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的书信与画作,时常牵挂他们的成长:“希望这些孩子长大后,能记得曾经有人与他们共渡难关,也能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因在抗震救灾现场的突出表现,她被评为“南京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自1995年创办美容美发中心起,冯困坚的公益行动便从未间断。创业初期,她的门店坚持为60岁以上老人、下岗女职工及学龄前儿童免费理发,店内外常排起长队,累计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为社区街道、派出所捐赠防疫物资11万余元,并参与现场消杀工作。

从资助百余名孤儿和孤寡老人,到培养500余名下岗女工再就业,她的公益版图始终围绕着“弱势群体”与“城市发展”而展开,受到了南京市妇联、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等部门的多次表彰和鼓励。她累计向部队、养老院等捐助资金及物资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还为城市民生做义务工程,折合赞助人民币200多万元;在省市新闻报刊杂志上,经常能看到她的先进事迹和多篇新闻报道。

她极少主动宣扬公益事迹,非典期间匿名捐赠、长期资助孤儿不留名等举动,体现出她“行动大于言说”的军人家庭作风。她用自己的行为和创新劳动推动女性再就业,在南京城市经济发展领域获得了更多关注和重视,成为了江苏女企业家励志创业的典范。

传承:女性创业者的精神谱系

在冯困坚的创业故事中,“女性成长”与“时代馈赠”始终紧密交织。她常提及,从1995年通过南京市妇联创业培训踏入美业,到2007年借助女性创业优惠政策转型园林行业,每一步都承蒙“政策春风”的吹拂。这份来自社会的支持,让她始终以“传递阳光的人”自勉。

谈及平衡工作与家庭,她认为女性需肩负双重使命:在事业中以吃苦耐劳的精神深耕创新,在家庭中践行“相夫教子”的传统角色,践行“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性使命。她拒绝被定义为“女强人”,而是以务实态度清晰划分角色的边界——既在市政工地上挥汗如雨,也在厨房灶台前操持家务,在多重身份中找到平衡支点。

从家庭主妇到行业标杆,冯困坚的三十年创业路,勾勒出当代女性创业者的精神谱系——那是对时代的感恩、对成长的执着,更是对“让更多女性发光”的郑重承诺。她反复强调:“是政策让女性在经济浪潮中立足。” 因此,女性创业者既要借政策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更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将个人梦想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在时代沃土中培育出“个人与社会共赢”的果实。这份从“受助者”到“奉献者”的身份蜕变,正是她对“女性力量”最生动的诠释。

五月的南京,梧桐絮语轻拂新绿。在这座城市里,嵌着冯困坚三十年创业的年轮:从在美容镜前温柔地修剪发丝,到在市政工地上挥汗铺设绿植,手中的工具换了又换,可对“美好”的追求始终炽热如初。作为城市的“生态诗人”,她在钢筋水泥的缝隙间,种下鸢尾与希望,将每个角落都雕琢成梦想的模样。风起时,香樟叶沙沙作响,恰似女性创业者的铿锵心跳,又似岁月悠长的回响。她播下的不只是绿植,更是千万女性逐梦的勇气,是“美己”与“美城”共生的信念。在这个女性既能执剪刀勾勒精致、又能握铁锹重塑城市的时代,所有被汗水浸润的梦想,终将在时光深处,长成一片生生不息的森林,绽放着永不凋零的春天!


0

热门新闻